华侨网 港澳新闻 灣區攜手 開拓中醫藥國際市場
公益广告

灣區攜手 開拓中醫藥國際市場

圖:陳仿陽表示,會繼續推薦香港的中醫師和中醫學生到內地實習,進一步促進廣東、香港和澳門中醫界的交流。

  中醫藥為中國古代的科學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目前中醫藥已獲196個國家和地區採用,發展成一個價值不菲的全球產業,接受中醫藥治療的人數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來中醫藥在港發展迅速,成為香港醫療體系的重要部分,有專家建議本港業界應加強與大灣區內各城市合作,邀請各地專家及海外專才跨區域合作研發項目,並由各地中醫學者參與,探索「研發在港澳、產業化內地、市場向海外」的中醫藥發展合作創新模式,共同開拓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和國際市場。

  李應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會長)

  「成立大灣區中醫藥科研培育中心,邀請兩地專家、海外專才跨區域合作研發項目,並帶領兩地的中醫學者參與,共同開拓中醫藥高地建設領域和市場,令廣大市民受惠。」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會長李應生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近年內地和香港特區政府均十分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特區政府更設立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援行業向高質量發展。國家在扶持香港中醫藥發展不遺餘力,非常重視業界聲音,部分建議獲國家部門採納,包括近年對港製中成藥透過簡易註冊辦法進入內地銷售,對振興香港的製藥業意義重大。

  李應生同時指出,目前香港擁有三間師資優良的中醫藥學院、一所國際級水平的中藥檢測中心,教授團隊科研成就獲世界認同,內地中醫藥科研人才在港鼎盛。

  在國家的中醫藥惠港政策強勢引領下,他建議成立大灣區中醫藥科研培育中心,可令更多市民受惠。

  陳仿陽(港九中醫師公會首席監事長)

  「一定不辜負大家的信任,會秉持促進粵港交流的宗旨,更好地服務內地市民。」

  2012年起,香港服務提供者可在內地以獨資、合資或合作形式設置醫療機構。在國家的中醫藥惠港政策強勢引領下,港九中醫師公會首席監事長陳仿陽為首名赴內地開辦診所的香港中醫師,2018年他在中山市石岐區開設的診所佔地近2000呎,設有7間診室、2間針灸房。

  在疫情嚴重時,陳仿陽和其他中醫師通過視像坐診,利用香港診所內的兩台先進國產智能配藥機,日夜不停地快速配好中藥,及時送到患者手上。如今兩地人員正常來往,診所再度紅火。陳仿陽又說會繼續推薦本港中醫師和中醫學生來坐診、實習,進一步促進廣東、香港和澳門中醫界的交流。

  陳永光(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

  「現在特區政府對中醫的支持愈來愈大,業界都好期待,可以為香港、為市民做更多!」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相信在特區政府的決心和努力下,將會有愈來愈多的中醫院落成服務市民。

  陳永光表示,在港英時期,香港中醫長期不被重視,窒礙行業發展。他又說,本港中醫除了嶺南學派外,還有來自北方如上海等地的知名海派中醫,匯聚不同學派的傳承。如果中醫藥的研發成果能在香港落地,其產業化將非常宏觀,陳永光說:「香港在註冊機制、融資、對外貿易有本身的優勢,而且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對香港發展中藥產業化有很大的幫助。」此外,陳永光又稱本港中醫藥文化亦非常有特色,如上環的藥材街及浸會大學的中醫藥博物館等,若發展成中醫文化旅遊產業和項目向外推廣,前景可觀。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高永文日前在兩會上提出發揮港澳優勢,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研發在港澳、產業化在內地、市場向海外」的中醫藥發展合作創新模式。對此陳永光坦言,香港無論在地理、背景、制度及科研上,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中醫藥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只要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香港在中醫專業、產業和中醫藥發展方向上,一定會行出一條更加康莊大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李慧琼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李慧琼從政多年 創下多個「最年輕」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