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魁满要闻 天津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天津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向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来贺信,为天津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斗争精神,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有力的行动举措、务实的工作作风,办成了一些大事要事难事,推进了许多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工作,实施了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扎实实践。

五年来,我们调结构、换动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动转观念正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优化、拼绿色发展上来,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财税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万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46.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制造业立市战略深入实施,以智能科技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链攻坚战成效显著,12条重点产业链带动作用持续显现,自主可控的信创产业链初步形成。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6%左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位居全国第三,新一代超算、飞腾CPU、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家海河实验室投入运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万家。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4.9万人。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获批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建成运营,以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乡村振兴战略加力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粮食连年增产丰收,“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煤改电”工程圆满收官,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市内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我们抓机遇、促协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成果丰硕。坚持立足高站位、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在协同性同城化发展中优势互补、良性联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中海油、中石化、字节跳动、360科技、北京协和医学院等一批企业和项目、创新资源在津布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进展顺利,累计注册企业5080家。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深化津雄交通互联、产业互促、生态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成为雄安新区快速通关、便捷出海绿色通道。“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取得新成效,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区域一体化治理,引滦入津联动治水成效显著。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速加力,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6.9%,突破2100万标准箱。

五年来,我们促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扩大开放要动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和“天津八条”等惠企政策,新增市场主体70万户,27家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国企改革成效明显,17家市管国企实现集团层面混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两次在国家中期评估中获评A级。坚持“用海河水洗海河泥”,多措并举、有序有效化解国企历史债务。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3.5%左右。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彰显,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800亿元,年均增长3.5%,实际使用外资253亿美元,年均增长6.1%,26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津投资。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飞机租赁稳居全球第二,天津口岸平行进口汽车占全国70%。对外合作不断深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天津茱莉亚学院落成启用,“鲁班工坊”达到21家,国际友好城市增至97对,成功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我们守青山、护绿水,生态宜居城市魅力持续彰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等系统治理,美丽天津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完善,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871”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绿色生态屏障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超过65%。“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出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国家电网“1001工程”全面竣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PM2.5年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五年下降40.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2%、五年提高15.3个百分点,12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消劣,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宜居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建成开放水西公园、梅江公园二期和一批“口袋公园”,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市容环境整洁靓丽。

五年来,我们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每年把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领域,连年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实施稳就业扶持政策,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10万人,帮助2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为44万户居民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房产证难题,完成市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行动,30万群众“出棚进楼”,每年提前和延长供暖期,群众身暖心更暖。市民出行更加便捷,5条地铁线路建成运营,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86公里,建成一批城市主干路网工程。“一老一小”问题有效缓解,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万张,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达到1357个、“老人家食堂”达到1701家,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3.4万个、义务教育学位14.7万个。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筑牢,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待遇水平以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标准稳步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完成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立德树人成效明显,成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试点省市、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医药卫生服务保障不断完善,新建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新院区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院前医疗急救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9分钟左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入开展,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明显。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国家海洋博物馆等一批展馆建成开放,《周恩来回延安》《换了人间》等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拥军优属力度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显著提升。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成效明显,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信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更有保障,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战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铸忠诚、正风纪,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持续推进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政府工作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1件,制定政府规章26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狠抓中央巡视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大力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政治生态展现全新气象。

疫情防控三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天津战术、天津打法,坚持问题导向、效果为王,始终强化指挥体系热备灵敏,始终强化应急处置快速高效,始终强化基层基础能力建设,始终强化重点领域民生保障,筑牢首都疫情防控“护城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统筹解决多重矛盾、有效应对多重风险挑战、均衡把握实现多元发展目标,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添秤”意识、说到做到的“交账”意识,全市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能不断积聚、保的底线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统筹发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逐季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左右。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争取优质资源来津布局,北京企业在津新设机构1406家,新落地重大项目318个、总投资1721亿元,吸纳北京技术合同2256项。完善雄安新区至天津港货运快速通关机制。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北段)建成通车。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及时制定出台我市稳经济35条、提振消费19条、稳就业14条、房地产调控12条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的撬动效应和综合效应,为稳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抓紧抓牢经济运行调度,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撑开展定期运行调度,深化市、区领导定点包联机制,全面落实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度,着力提高调度的精度、力度和效度。抓紧抓牢财税运行调度,建立市、区两级税源工作专班机制,持续做大做强税源“底盘”。一手抓助企纾困、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等政策,真金白银拿出710亿元支持企业,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局面。一手抓税源主体培育、企业运行和涉税服务,依法依规抓好组收工作。抓紧抓牢重大项目调度,积极谋划实施产业投资、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清单化推动“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中石化LNG三期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落地,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渤化新材料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投产。着力发挥经济大区稳增长支撑作用,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更好发挥滨海新区、经济大区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存量增效中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和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用立业,用好用足科教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金融机构、头部企业等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天开高教科技园前期工作。新建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6家海河实验室开展重大课题130余项,“天津号”纯太阳能车迭代升级,康希诺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新认定8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强化信创、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串链补链强链,中芯国际大二期、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快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203个,新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家,工业企业上云突破9000家。

(三)改革开放不断纵深推进。研究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标和绩效考核体系,出台实施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若干措施,在全国首批印发693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海光信息、唯捷创芯、华海清科、天纺标等9家企业实现上市注册发行。服务业扩大开放116项综合试点任务深入实施,持续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动一汽丰田、诺和诺德等企业增资扩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国资国企质效不断提升。举办第二届海河国际消费季等主题活动,实施消费券促销、新增5.5万辆个人小客车增量指标、车辆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在国家级媒体投放城市宣传片,多元化、立体化讲好“天津故事”。

(四)乡村振兴升级加力。新建高标准农田24万亩,创建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突破50亿斤,小站稻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50个,农村治理水平、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

(五)发展和安全有效统筹。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预判性,打好主动仗,坚持不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推动解决大量信访积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有力应对能源运行紧平衡和电煤、天然气等价格波动影响,精心做好能源保供和电力运行调度,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各项工作。大力开展城市供热“冬病夏治”,改造供热旧管网108公里、燃气旧管网404公里。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安全生产15条措施,组织开展一系列综合性隐患排查整治,一体推进危险化学品、燃气、消防、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农村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整治,严格落实安全度汛各项措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用心用情用力全面完成20项民心工程。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针对性稳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建成101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208张。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新增中小学学位4.5万个。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门(急)诊报销待遇进一步提高。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余套(间),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合理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安居、多子女和赡养老人家庭等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

新建和改造提升9个标准化菜市场,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114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全力维护重要民生商品市场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2%左右。地铁10号线建成通车,37条市政道路竣工开通,完成停车场建设27处,增加停车泊位7000余个。建成50个“口袋公园”,群众转角就能遇见美。

各位代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好态势来之不易。我们深切感到,天津取得的每一个新进步,津沽大地发生的每一点新变化,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向驻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天津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还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中心城区主导产业聚集效应还不突出;港口战略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民营经济不够活跃;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有差距;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压力依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自身建设还要持续加强,一些干部在担当作为和能力素质上还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2023年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自觉把天津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把握,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实施市委部署的“十项行动”方案,把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成“实景图”,推动全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天津力量。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迈出新步伐。“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加快实现,制造强市、科技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数字城市建设成效凸显。经济总量力争达到2万亿元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5%、1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3.7%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万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各领域人才竞相涌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体系逐步形成。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港口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充分发挥,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00万标准箱。“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871”重大生态工程成为绿色发展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津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森林融入城市,河流润泽城乡,绿色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取得新成果。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改革开放先行区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显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更加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达到230万家,上市企业超过140家。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进一步壮大,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取得重大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年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以上。

──建设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跃上新台阶。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健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运行更有效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建设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实现新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健康天津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保障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多样化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实施“十项行动”。

(一)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深化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加强承接载体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推动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研发生产转化优势互补、紧密衔接,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度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助推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功能重构取得更大进展。深度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巩固提升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主要跨界河流水质。

(二)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带动全市工业“底盘”做大做优做强,到202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深化重点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梯次培育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国家级集群,形成若干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基地、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创建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发展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平台经济,建成全国一流5G城市。加快发展绿色制造,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开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新通道。

(三)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体系化布局、一体化推进科教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构建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文化,提高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和辐射度,推动全市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瞄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向优质企业集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和创造运用强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抓好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两件大事,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有组织的科研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牢固树立“天下才天津用”的理念,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和“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探索建立顶尖科学家工作室,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引育力度,吸引更多本地高校毕业生留津就业创业,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海河工匠”品牌,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将天津打造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用好天津港战略资源和“硬核”优势,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推动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大力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撑、整体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城市,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树立“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高标准建设港口智能管控中心,提升通航效率、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监管服务效能,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海港、空港协同联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布局建设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加强天津港与环渤海港口协同发展,打造沿海内贸运输主干通道,织密海向远洋航线、陆向海铁联运网络,融入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高端港航服务、临港产业、海洋经济、邮轮经济等业态,构建港口全要素产业链,大幅提高城市服务港口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港产城功能有机融合、相互赋能、良性互动,形成业态丰富、产业适配、要素集聚的港产城格局。

(五)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国家级新区综合优势,以高标准、高水平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全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形成新区龙头带动、“双城”更加均衡、大区支撑有力、各区协同并进的发展态势。推动滨海新区高能级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以自贸试验区引领开放,以自主创新示范区驱动发展,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五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上当先锋、打头阵,在高质量发展上当主力、作引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港口经济新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打造“一基地三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的美丽“滨城”。到2027年,滨海新区经济总量力争达到9000亿元左右。推动经济大区担当重任,支持河西区、西青区、武清区、北辰区、和平区聚焦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优化功能支撑,到2027年河西区经济总量达到1300亿元以上,西青区、武清区率先达到1000亿元,北辰区、和平区力争达到1000亿元。推动其他各区扬长避短、奋力争先,用足用好空间、载体、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挖潜力、加快发展,以精彩的局部支撑壮观的全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清理束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水平。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好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双向开放,推动务实合作。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塑造“诚信天津”品牌,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商业联合会、津商联合会、企业联合会、行业商协会、校友会等经济交流合作桥梁纽带作用。

(六)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在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上做样板、当标杆。加快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用好存量资源、导入外部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动老旧空间复兴,为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提升城市产业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更好服务居民、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主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培育中心城区战略增长极,带动“津城”产业能级提升。统筹全市优质公共资源,进一步向滨海新区、中心城区东部和北部、远郊五区倾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七)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振兴种业,突出发展品质农业、精致农业、设施农业,做优做强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农民骄傲、市民向往的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镇域经济,加快建设产业兴旺、农民受益的富裕乡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八)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充分挖掘生态价值,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天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871”重大生态工程“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努力打造“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着力将天津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生态城市。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深入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有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九)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精准实施20项民心工程,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和健康产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化水平,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更多市民身边的休闲健身场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保护好、利用好弥足珍贵的“小洋楼”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擦亮“近代中国看天津”城市名片,打造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扎实做好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力量重心下沉、政策保障下沉,形成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治理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由“单线作战”向“整体推进”转变,推动高效能治理在基层扎根见效。加快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发挥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深入开展全域平安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津,筑牢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推动“十项行动”落地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外贸进出口持平略增;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必须紧紧抓住中心任务、首要任务和第一要务,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更加注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注重抓好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发挥好天津优势、更加注重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五个方面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心聚力,奋发进取,铆足干劲,真抓实干,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将扎实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同城化发展趋势,着力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拓展

更加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同城化发展趋势,把握市场配置资源规律,加强项目、平台、信息、政策、机制等前端统筹,集中力量、主动作为,在滨海新区各开发区、中心城区主要功能区和各区产业园区聚焦提升要素承载能力,年内新增承接项目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推动各区结合产业定位,各有侧重,加强与央企、央院精准对接,谋划央企与地方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优质制造业、科技创新资源、现代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引进一批总部企业和项目。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更加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协同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航运服务等重点产业,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加强京津创新领域、园区、人才合作交流,启动京津重要园区干部挂职交流。加快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建设,津兴城际建成通车。与河北省共同推动新建特高压输电通道,支持中石化LNG等项目加快建设。强化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协同治理,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扩大资质、标准、检验检测、医疗检查结果互认,推进社会保障经办服务协同,深化口岸合作,加强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推动“通武廊”区域一体化改革试验扩面增项,力争实现更大突破。

(二)聚焦建设创新策源地,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高标准启动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构建以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为“核心区”,以津南区海教园片区、西青区大学城片区为东西两翼拓展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探索“学科+人才+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科研平台聚集区、创业孵化示范区、创新策源引导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创新创业活力区,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着力打造国内有吸引力的重要创新策源地。先期启动核心区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拓展区,盘活楼宇、土地资源,建设高水平载体。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支持政策,设立“一次办”政务服务窗口,组建高水平市场化平台公司和专业招商团队,建立市、区、校、企(事)、金等多方合作共建模式。充分调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和我市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积极性,主动对接头部企业和知名校友企业,对接海河产业基金、天使母基金、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设立创业种子基金,吸引科技、金融、创新团队、中介服务等各类资源入驻,孵化转化一批优质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企业。举办天开高教科技园发展论坛。建立高校与产业园区的“握手”通道,争取更多天津高校创新成果实现本地产业化。

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对接首都创新资源,推动央院、央所、央企与地院、地所、地企建立各类创新联盟,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面向科技前沿领域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15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推进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牵引,推动海河实验室产生更多创新成果、孵化更多初创企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以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为引领,完善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引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万家,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超过5800家、460家、310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10家创新联合体,促进重大成果加快转化。

优化创新要素供给。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来津。继续实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实现技术和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加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健全“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加快形成“以用立业”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格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解细绳”2.0版,带动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1700亿元。建立服务企业上市通道,推动8家科技型企业上市,扩容科创企业上市培育项目库。设立10只以上天使子基金,总规模达到20亿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做大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支持滨海新区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推进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

(三)聚焦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着力提高现代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中国信创谷,加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应用生态建设,推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更深入、更紧密、更市场化服务全市智能制造、信创产业、生物医药发展,增加“AI+制造”、“AI+信创”、“AI+交通”等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产品技术等场景规模化应用。加快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推进现代中药创新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实施中电云脑健康医疗大数据、劲风生物免疫肿瘤细胞治疗等重大项目。加快打造生物制造谷,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园、中科复星生物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支持海工装备集聚区申报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信创、先进材料、生物技术、细胞科学、脑机交互等领域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做大做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打好重点产业链攻坚战,建立“链长+链主”双牵引机制,吸引链主企业和高端产业要素加快聚集,培育一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链主企业。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推动一汽丰田新能源车增产上量,中石化南港120万吨乙烯、华为天津区域总部等项目竣工,中芯国际大二期、诺和诺德扩能、联想创新产业园、康希诺创新疫苗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渤化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卓朗工业软件产业园、海能发海洋装备制造等项目开工。

加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赋能、绿色制造等工程,打造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新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强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6万个,推进全域示范应用,让网络、数字、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城市增辉、为生活添彩。

(四)聚焦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着力发展壮大港口经济

加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制定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促进天津港港区与“津城”“滨城”城区协同融合发展,在中心城区、东疆综合保税区、于家堡等区域打造航运服务聚集区。加快发展临港产业,谋划建设天津国际物流产业园,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储运和加工基地、空箱调拨基地。推进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中国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和中欧(中亚)班列。加快建设兴港高速公路、北港路南延等项目,畅通港城交通。

着力发展港口经济。端好港口“金饭碗”,统筹“津城”“滨城”和天津港资源,推动港口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市级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推动作用,制定实施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配套政策,建立各类要素协调保障机制。“津城”重点培育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航运会展、海事法律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吸引更多国内外航运企业落户。“滨城”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冷链物流、汽车物流、保税物流等临港物流业,壮大海洋装备、石油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粮油加工、冷冻品精深加工等临港制造业,做强航运租赁、航运交易、大宗商品贸易等临港服务业。天津港集团重点加强港口运营和市场开拓,开辟更多集装箱班轮航线,推进“港、航、物、贸、产”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展海空联运,推动海港空港联动发展。

(五)聚焦发挥经济大区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梯次、紧凑、精致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等经济大区“引擎”作用。滨海新区要率先以港产城融合发展谋篇布局,进一步释放五大开发区发展活力,聚焦“1+3+4”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主导的平台经济,持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完整度和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主题园区,当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河西区要聚焦金融服务、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文创设计等产业,持续增强友谊路周边、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和陈塘科技商务区集聚效应。西青区要加快天开高教科技园西拓展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南站科技商务区规划建设,提升特色产业聚集区发展水平。武清区要深入谋划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发挥数据中心服务拓展、佛罗伦萨小镇商圈、智能轨道交通等资源优势,当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桥头堡。北辰区要加快推进京津医药谷、高端装备产业园、华北江铜智慧产业园建设,集聚发展绿色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中医药等产业。和平区要抢抓中央商务区、金融街规划建设机遇,提升商务楼宇和商圈品质,打造充满活力的楼宇经济样板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支持其他各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引育优质项目,做强产业实力,形成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聚焦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实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绩效考核体系,牢固树立高质量、高效益精致增长的转型发展导向和竭诚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务服务导向,配好建强招商队伍,完善市、区两级招商引资及产业支持政策、绩效考核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源资产,引导资源配置向优质项目、链主企业、高附加值产业汇集。开展各区招商项目现场观摩、互学互鉴活动,大力营造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的发展氛围。

(六)聚焦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着力推动集聚高端资源要素

高标准筹划建设金融街和中央商务区(CBD)。在和平区、河西区相关区域筹建金融街,着力发展科创金融、产业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进一步增强金融资源集聚效应和服务支撑作用。举办“五大道”金融论坛。在和平区、河西区相关区域筹建中央商务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提升专业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航运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服务经济能级,促进数字科技、平台经济等创新发展。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率先在中央商务区复制推广。建立健全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专业化服务招商体系和支持政策,编制产业发展导则、规划建设导则,定向引聚高端商务服务业主体,强化功能集聚,培育专业、标志性特色楼宇。

大力推动商贸消费提质升级。充分依托交通、口岸、会展、自贸试验区、超大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大商贸”载体建设,打造粮油、冻品、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构建汽车大流通枢纽。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升跨境电商能级。推进飞机租赁、船舶海工租赁、离岸租赁三个世界级租赁中心建设,扩大汽车、大型设备、新能源设施和医疗器械租赁集聚优势。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完善国家会展经济片区功能,吸引品牌会展商落户,有效提高办展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办好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谋划筹办航运类国际博览会,全力打造北方会展之都。立足服务超大城市群消费主体,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实施百年金街、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等传统商圈提质升级,加力发展首发首店经济,促进新场景消费赋能。落实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14项措施,推动平行车保税展示交易项目落地,办好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制定出台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打造服务业重点产业链,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制定实施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深化与头部平台企业战略合作,吸引细分领域平台企业和相关产业在津布局。制定实施重点服务业领域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建立培育库,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种子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分级分类扶持。

(七)聚焦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着力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争取纳入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有效实施国企改革重组,加强与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合作,注入更多优质外部资源要素,积极探索央企与地方联合设立创新发展基金,打造一批创新型国企,推动改革释放活力。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出台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措施,全面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保税+”“租赁+”“保理+”等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构建跨境投融资绿色通道,尽快落地跨境电商“境外海外仓+境内集货仓”模式,打造保税维修再制造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大力培育新兴贸易业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统筹用好友城资源,加强与美国、欧盟、东盟、东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与产业合作,优化“鲁班工坊”全球布局。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全面完成市、区两级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

着力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高质量完成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攻坚战各项任务。优化审批环境,深化工程建设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推广工业“标准地”出让和施工图承诺许可制度,实施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进项目联合验收程序,在破除“准入难”基础上更好解决“准营难”,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分类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广“一企一照一码”,推出一批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场景。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多报合一”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强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建设,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八)聚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发展

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高水平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提质建设。有序推进“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建设,新建改造50个“口袋公园”,推动天津滨海国家海洋公园建设。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深化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开展噪声、异味等专项治理,新改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加强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总氮污染治理,深化河(湖)长制管理。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工业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低碳(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大港电厂关停替代工程。持续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加大建筑节能推广力度,新增地热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6%。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用好河、海、楼、山、林、湿地、古镇、乡村等独特资源,强化天津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宣传,持续培育一批有“津味”、适合城市群消费特点的周末游、休闲游、“网红打卡地”和文旅新场景。推出20条串联各类优质旅游资源的“津牌”多日游文旅线路,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统筹策划“文旅商”消费季等活动,持续推进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体验天津独有城市文化魅力。

(九)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做优现代都市型农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新建和改造提升2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分别达到550万亩、75万亩以上,生猪年出栏180万头以上,保障粮食和重要民生商品稳定安全供给。提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津农精品”品牌知名度,拓展“津”“京”双城供给影响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小站稻、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特色农产品流通工程,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覆盖京冀、畅销全国。

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进跨区域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按照国家部署,稳妥有序做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40公里,实施供水和污水管网改造,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深化数字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实施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健全完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等设施日常管护机制。持续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

(十)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万个、普通高中学位8500个,推进婴幼儿托位建设,开展中小学生体质测试与视力筛查。推进产教联合体和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建设,创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高质量实施“双高计划”。办好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加快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启动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扩建。持续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打造一批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特色学科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

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坚决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最新部署,优化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措施,扎实稳妥做好医疗资源保障和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强化重症救治和正常医疗秩序,优化分级诊疗和医防协同机制,做好养老院、福利院、学校、幼儿园等重点机构场所防疫管理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第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等项目,推进部市共建8个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取获批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100家标准胸痛救治单元。建立药品耗材应急会商保障机制,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区域医共体建设,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深入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提升和慢性病防治等行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聚焦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万人以上。健全灵活就业社保政策,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和居民医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额,将基本医保门(急)诊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建设,健全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基本建成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推动救助事项“一城通办”。对30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85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4亿元。健全弹性供暖机制,持续提升供暖服务质量。新建和改造提升8个标准化菜市场,新建60个品牌连锁便利店。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质效。发挥好各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服务中心(站)桥梁纽带作用,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工作。

促进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用好用足红色资源,建设革命军事馆,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一批津派文艺精品,举办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加快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改造200处社区健身园,新建20公里健身步道、100处户外微场地、50处乡村健身广场、15公里“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广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10万平方米。建成8条城市道路,优化公交线路40条,新增停车泊位5000个、公共充电桩2000个,地铁11号线一期东段建成通车。改造供热旧管网134公里、燃气旧管网592公里。加快北大港水库扩容工程前期工作,建设静海引江供水管线,改扩建杨柳青和新开河水厂。

切实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推进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健全防洪防潮工程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处置保障能力。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津。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切实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政府系统要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加快转变职能,强化责任担当,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治理效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认可,全力建设法治高效廉洁的人民政府。

努力打造政治过硬的政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把对党忠诚、为民尽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到工作成效中。

努力打造法治诚信的政府。扎实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公信力和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依法按程序推动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高质量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切实做好港澳台工作。

努力打造廉洁为民的政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全覆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为基层减负。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愿担当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让敢担当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能担当善成事的人有作为。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把为民造福的本质要求全面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敬民之心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增民生之福,努力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善作善成,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天津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習近平談中國式現代化

撞托兒所六傷兩死 巴士司機精神怪異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