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智在校园 创新解难

智在校园 创新解难

创新科技发展乃大势所趋,教育局规划中小学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时也加入更多创科学习元素,包括发展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和高小增润编程教育课程单元,既装备学生掌握必要的资讯科技知识和技能,也引导他们建立计算思维,学会逐步解难。

 

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普及STEAM学习,教育局今年上半年度将陆续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供学校在2024至25学年前采用。课程单元内容涵盖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伦理、计算机视觉、电脑语音和虚拟现实、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等。中一至中三各级将分别加入六至七课节、每节35分钟。

 

新单元推动学习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课程支援)谢婉贞表示,该单元可更全面、更有系统地推动学习人工智能。

 

她说:「人工智能是很热门的课题,我们希望单元推出后,学生会了解创新科技对改善日常生活、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小学方面,教育局同时发展高小增润编程教育课程单元,内容涵盖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图像化和自动化,教导学生编程技巧,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例如设计智能家居,藉此培养计算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单元同样于上半年度陆续推出,供学校在2024至25学年前采用。当局并会向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支援学校采用课程。

 

增润班深入培训

 

创科发展蓬勃已久,政府早有谋划,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在2015年挑选资讯科技教育表现突出的学校,开办资讯科技增润班,培育专才。

 

宣道会陈朱素华纪念中学是八所入选学校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掌握编程技巧。

 

近年疫情肆虐,学生因应社会情况制作人工智能防疫系统,以科技辨别人像有否佩戴口罩。

 

学生动手也动脑,先接驳人工智能镜头,再从互联网收集人像图片,训练人工智能分辨人像有否佩戴口罩。

 

他们继而编写程式,指示系统在侦测到佩戴口罩的人像时亮起绿灯;发现没有佩戴口罩的人则亮红灯。

 

中四学生苏旻达每星期花约八小时学习资讯科技,既研究编程和人工智能,也代表学校参加科技比赛。制作人工智能系统对他来说难度不高。

 

他说:「人工智能已融入日常生活,除了人脸识别,还有自动操作、数据分析等,我甚感兴趣,希望深入研究,将来投身创科。」

 

学技术也练思维

 

课堂的负责老师曾祥俊是校内STEAM教育统筹。他认为人工智能和编程是学生投身社会的必要知识,但教学重点却不能流于技术层面,而是要培育学生计算思维。

 

他解释:「计算思维是将问题化整为零,逐步解决的技巧。无论学习哪种编程语言,开发哪款人工智能,都有过时的一天,但计算思维永远都不会被淘汰。」

 

他赞扬本港学生富创意,勇于解难,有能力灵活运用科技知识制作更多作品,为有需要的人改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逾千九人感染新冠病毒

通关为两地交流重新注入动力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