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上話,即蜑家話,是以東南沿海地區為主的靠水而生的水上人所使用的方言。不同地區的水上話各有差異,比如福州地區的水上人會講福州話,兩廣地區的水上人則會使用粵語水上話。粵語水上話雖然與以廣州話為發音標準的粵語相近似,但仍然存在着讓彼此產生一定溝通障礙的差別。
周根帶的父親周金也是水上人,打魚技能了得,可以在船上透過甲板聽出船下游的是什麼魚。周金只會講水上話,在溝通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一些讓人一頭霧水的字眼。漁民鄭牛根告訴記者,他們會將「等」讀作「tang2」,將「腳」讀作「gok3」;此外,依據漁船航行的方式,他們會將「轉左」和「轉右」叫做「掹櫓」與「推擼」。
過去,漁民如果到岸上與人交流,對方一旦語速過快,他們就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反應語義;如今上岸以後的水上人已經漸漸融入了岸上人的生活與語言習慣,水上人的後代已與岸上人難以區分。老一輩的水上人雖仍保留講水上話的習慣,但因沒有讀過書,多是文盲,因而難以將這個水上方言和傳統以文字形式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