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画苹果吗?静物绘画里,最常见的就有画苹果。
在大家的印象中,苹果无非长这样

但是艺术院校的同学会怎么诠释他们眼中的苹果呢?
以下是桑泽设计专业学校的毕业展,他们用一颗苹果完美表现出八位艺术名家的代表风格,见解精准又有趣。




赏苹果之余,我们再来看看八位艺术名家各有所长的绘画风格。
莫奈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伦勃朗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
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光明”。



北斋

北斋(1760年-1849年,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Katsushika Hokusai),是德川时期的一位日本画家、版画家,也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浮世绘画家之一。
他因描绘日本生活和风景的彩印而著名。北斋是最早开始用版画来描绘风景的人之一。北斋甚至自称画狂人,一生对绘画倾注了满腔热情,是专心于事业,业绩斐然的绘画造型的天才。



塞尚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
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
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空间的构造被从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他采用色的团块表现物象的立体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造型,用几何元素构造形象。



蒙克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爱德华·蒙克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爱德华·蒙克通过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被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现的情绪的载体,虽然它们依然还是具象的。这些画具有永恒的震慑心灵的力量。



达利

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普波尔侯爵(西班牙语: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i i Domenech, Marqué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达利的全名有些长,一般简称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
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
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



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毕加索创立了立体主义。其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按照传统的透视法,只有一个固定的感觉,多重透视的画法是不允许的。毕加索开创的这种立体主义的造型方法,就是要通过画面同时表现人(有脸有背)的所有部分,而不是像传统画法那样以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形象。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
他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小梵认为,艺术永无设限,并非非黑即白,愿大家博采众长,画出真实的情绪,展现最自由的自我。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