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是双减以后的第一个期末考试。
听很多老师们说,很多教育局直接明文规定,期末考试不能再出分了。

很多地区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数不见了,成绩以ABCD做标注。

从这些细节我们能看出,国家提倡双减后,考试成绩不再是教学的中心。
期末考试变了
除了评分方法改变,很多人都说期末考试变简单了。
上个星期,我的一个朋友给我发信息,说自己女儿班上的期末考试,非常简单,估计得有40个多人都是100分。

我个人觉得期末考试越来越简单,可能会是以后的大趋势。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考试,可以分成两种性质。一种是选拔性考试,一种是水平性考试。

选拔性考试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比如高考和公务员考试。位置空缺就这么多,通过考试选拔最合适的申请人。

水平性考试不是人与人比,而是人与尺子比,用尺子量一量你有多高,不存在选拔与竞争。

现在中小学期末考试,越来越向着水平性考试在转身。期末考试的目的,就是看看学生们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水平这把尺子,衡量学校的教育是否合格。

谁是第一,谁是倒数,并不是考试的首要目标。
高考也在变
期末考试华丽丽地转了身,可愁坏了很多家长。
毕竟中考和高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啊!好学校就那么多,分数就是门票。
平时考试与重要大考之间的脱节,让家长把握不住将来孩子能考到什么水平。
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好好好”“棒棒棒”了好多年,结果最后大考一出手落榜了。
可现实就是这样。
根据咱们国内的实际情况,高考的形式很难发生改变,而且高考内容说不定还会变得更“难”。
看这些年的高考试题,题目的设计会越来越“活”,越来越多偏向实际能力考察。
比如高考英语试卷,阅读都是从国外的报纸期刊杂志上直接选材。

又比如2021年高考英语推出了新题型“读后续写”,给出一个小故事的前半段,让学生续写完成。
这种题型的开放度非常高,很多学生考完觉得太难了。

在未来的高考中,如果学生们的核心能力达不到,想要靠死记硬背和刷题得高分会越来越难。
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双减以后教学的大趋势。
老师们也会变
双减之后,老师们的教学也需要作出很大改变。
之前学校评价老师的手段很单一,哪个班的成绩好,哪个老师就是优秀教师。现在考试变了,以前这种单一性的评价也会发生改变。
成绩肯定还会是考核维度之一,但肯定同时也会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来综合评测老师的表现。
那么会从哪些方面考察老师呢?在这点上,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现在美国学校的做法。
在美国学校里,校长每个学期会来教室里观课一次,然后在自己的评测表上给老师一项一项的打分。 如果打分太低,下个学校的工作合同可能就不保了。

我仔细研究过这份老师评测表,虽然各个学校之间略有差别,但是总体内容差不多。
我做了个图表,这样大家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来哪些方面最重要。

这四个部分中,每个部分下面还有非常详细的评分标准细则。大家可以看出来。美国学校对于老师的考核是综合性、全方位的。

(美国教师考核标准)
我想未来咱们国内的老师考核,可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双减之后,学生们会更轻松更快乐,但是对老师们的专业度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我心中的好老师
很多年前,我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校长一起来面试一位新老师。
老校长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过去教学中的最大成绩是什么?”
这位新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班上的平均分一直是全年级第一。”
结果面试以后,这位新老师被老校长婉拒了。
当时我觉得很意外,就问老校长,“你拒绝她的原因是什么?”
老校长说,“如果一个老师眼中只有分数,而看不见学生,那么还不算是合格的好老师。”
一开始我不是很明白。直到后来随着自己教学经验的增加,我才越来越深刻理解老校长的话。
分数高当然很重要,但是分数高应该是优秀教学的结果,而不是整个教学的出发点。
当我们真正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出发,从科学的课程设计着手,从监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最终可以从学生内心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旦学习兴趣起来了,能力提高和考试分数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当老师,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没那么难,说到底是关于人的学问。
在我心中,对好老师的定义是,“谁能激发学生心中的那把火,谁就是好老师。”
由衷地希望,这是双减以后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这也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很多老师放寒假了,好好休息一下,记得对自己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