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红零食一年卖50亿,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为什么都急着上市? 文 | 小谦,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 1.为何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毛利与净利的会出现巨大的差距? 2.“互联网+“加持的网红零食,“贴牌+销售”模式存在哪些短板和风险? 3.网红“淘品牌“应该如何摆脱对于电商的依赖? 4.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纷纷急于上市,休闲零食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近期迎来了一波上市热潮,先是小米美团,之后拼多多也爆出申请赴美IPO,现在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也都摩拳擦掌,准备上市了。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注意到,如果算上此前已经被“好想你”并购的百草味,主流的互联网零食品牌已经纷纷上市,休闲零食这个市场未来因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一、零食“互联网+”新模式,上市之路为何一波三折?其实,这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提出上市请求了,早在2017年3月,三只松鼠就向证监会提交过IPO审核,而在同年10月证监会网站显示三只松鼠IPO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审查”,原因为“签字律师辞职”,之后三只松鼠主动提出中止审查。 同年10月31日,三只松鼠又更新了“招股说明书,再一次申请上市,而这一次中国证监会发表声明称,鉴于三只松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三只松鼠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网红零食店”,为何纵使是一波三折也要加入这场上市热潮中来呢?在这背后意味着什么?这些可以在招股书中找到答案。 1.毛利与净利相差10多倍,急需现金流填补尽管都利用“互联网+”模式迅速提升了自身品牌影响力,依靠自身强大的“网红特质”带动了销量,但实际上带来的却是毛利与净利的巨大差距。 据良品铺子公司财报显示,2015~2017年度,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1.1亿元、42.3亿元和53.7亿元,但与此同时,其同期净利润分别只有4700万元、1.05亿元和1.18亿元。 可见,其实良品铺子的利润并不高。2015~2017年度,良品铺子的毛利率分别为32.7%、32.7%、29.4%(与产品线有关),而同期的净利润仅为1.5%、2.4%、2.2%。 而与良品铺子相比,三只松鼠少了线下门店运营成本,但总体营收占比也并没有多高。据三只松鼠此前投递的上市招股书中显示,其在2015~2017年度,毛利率分别为0.4%、5.3%、8.3%。 所以,可以看出,巨大的毛利与净利差距的不协调,已经反映出这种“互联网+”模式的单薄,这也反映出更加需要通过上市来获取更大的现金流,帮助自身开拓新的模式。 2. “贴牌+销售”模式弊端凸显,核心竞争力缺失如此备受欢迎的网红零食店,为何又会产生如此大的毛利与净利的差距呢?其中“消失”的钱都去哪了呢?答案就是销售。 在销售费用情况上,2015~2017年度,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2.8%、22.2%、19.5%。而三只松鼠2016年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为20.8%。之所以销售费用会占如此之大的比重,主要还是跟其业务模式有关。 大体上来说,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基本都是采取的“贴牌+销售”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