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产业爆发还需1~2年 ——访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郭永光 中国电力新闻网见习记者 邓恢平 2018年,充电桩保有量多年位居行业第一的国内充电巨头———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特来电”)在经过了5年的连续亏损后,终于迎来了盈亏平衡的一年。进入2019年,虽然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大考”面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速出现稍稍放缓势头,但是对于充电今后的发展前景,特来电总裁郭永光仍充满信心。 充电量将继续成倍增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可以从各充电运营企业的充电量中窥见一斑。以特来电为例,根据其母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特来电充电业务累计充电量约16.9亿千瓦时。其中,2016年全年充电量约1.2亿千瓦时,2017年全年约4.4亿千瓦时,2018年全年约11.3亿千瓦时。 郭永光介绍:“2016~2018年度特来电年度充电量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00%。2018年,特来电大部分的充电量除了来自公交车领域外,网约车贡献的充电量也正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极。预计今年,特来电的年度充电量还将实现3~4倍的增长。” 今年,国内外很多大牌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如保时捷、宝马、奔驰、上汽、广汽等,这释放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不断向好的信号。可以预测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速度将会不断加快。郭永光表示,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充电量将会有大幅度提高。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2020~2021年,充电市场将会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据悉,目前各大充电运营企业大部分的充电量还是来自公交、网约车等,私家车的充电量所占比例仍然较小。随着新能源私家车的日渐增多,未来私家车将成为主要的充电量贡献者。不过,公交车和物流车充电市场容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国电动公交车的推广率目前只占到总量的20%~30%,各地的推进进度和力度也很不均匀。电动物流车的推广目前还是起步阶段,随着各个城市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未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潜在爆发点。 充电补贴将向规模企业倾斜 今年,充电企业迎来一个重大利好消息,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提出,地方补贴将全部由“补车”转向“补电”,这对目前还无法实现真正盈利的充电运营商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振奋人心的一件事。 地方补贴由“补车”转向“补电”,不仅有利于破除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地方保护问题,而且有利于破解当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落后于新能源汽车推广进度。 不过,在郭永光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充电企业都能分到“这杯羹”。他指出,获得充电补贴的门槛将会有所提高,补贴将向规模企业倾斜。 他表示,上海准备出台的充电补贴细则明确提出将补贴的方式从对充电桩进行建设补贴调整为运营补贴,获得充电补贴的标准将有所提高。这一方面可以杜绝一些低劣产品进入市场,套取补贴款,埋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补贴真正补给有实力的企业,让其更好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发展。 对于行业普遍关心的有些地区是否会不出台相应补贴细则的问题,郭永光指出,这种情况必然会存在,但应该只是少数。新能源汽车产业热度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对这一产业的重视程度同样持续提高,而且从环保角度来说,地方政府也很热衷于支持这一产业发展,所以我们在各地市场调研中明显感受到,各地方国资委企业如建投、公交集团等都在很积极地推动充电项目落地。 向能源管理方向延伸 |